在消费电子个性化、工业设备定制化等趋势下,PCBA 小批量定制需求爆发式增长,2024 年国内相关订单占比达 35%,较三年前提升 18 个百分点。“多品种、小批量、短周期” 的需求特征,倒逼传统 PCBA 制造企业打破规模化生产惯性,探索新型生产模式。
小批量定制需求激增源于市场变革:消费电子领域,智能穿戴设备个性化设计要求 PCBA 适配不同尺寸与功能模块,某运动手环品牌 2023 年推出 12 款定制化机型,每款配套 PCBA 订单量 500-2000 片;工业自动化领域,中小型工厂设备改造需非标的控制板,订单量常低于 1000 片;医疗设备领域,专科医疗器械小众化需求使配套 PCBA 难成规模。这些推动 PCBA 制造从 “大规模标准化” 向 “小批量定制化” 转型。
头部企业已探索转型路径:智能产线改造方面,某企业引入模块化 SMT 生产线,快速换线技术将产品切换时间从 4 小时压缩至 30 分钟,设备利用率提升至 85%;数字化管理上,采用 MES 系统实时追踪数据,某厂商将小批量订单交付周期从 15 天缩至 7 天;柔性供应链构建中,与核心供应商建立 “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” 模式,常用元器件备货周期缩短 50%。细分领域也有创新,如 “极速打样” 服务 24 小时完成样品交付,“单元化生产岛” 模式实现生产切换零等待,共享制造使单位制造成本降 12%。
技术突破提供支撑:AI 智能排产系统让某工厂订单准时交付率达 98%;数字孪生技术降低小批量订单试产成本 30%;模块化设计兼顾效率与灵活性。但转型需破解设备兼容性、人才结构、成本平衡三重挑战。
接下来,安林智造在 PCBA 小批量定制这块,也打算往更智能、协作更顺、更环保的方向走。估计到 2026 年,那些能灵活调整生产的企业,在市场上能占到六成左右的份额。到时候,借助 5G 和工业互联网技术,不同厂区之间调配产能会更方便。而且,用上环保的生产工艺,能让小批量定制和绿色生产结合得更好。对企业来说,能灵活调整生产模式,才能在未来的制造业里站稳脚跟。